疗养医学护理论文网(医养结合 论文)(7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据说,叫南子的这个女人很漂亮,大概孔子经常去找她。对此,孔子的学生子路很不高兴。“不说”即“不悦”。孔子急眼了,发誓说:如果我干了不该干
据说,叫南子的这个女人很漂亮,大概孔子经常去找她。对此,孔子的学生子路很不高兴。“不说”即“不悦”。孔子急眼了,发誓说:如果我干了不该干的事,天打五雷轰!
大意是这样。
可见,孔子并非一概“讨厌女子”。
当然,南子是卫灵公夫人,有人说,孔子是想通过南子走卫灵公的门路。这是另外一回事,只好另论。
古时,对孔子说过的“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”这句话,一般以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.论语集注》的解释为圭臬。
他说:“君子之于臣妾,庄以莅之,慈以畜之,则无二者之患矣。”
朱熹认为,“女人”指婢妾,“小人”指臣役。对他们,要摆起威严的架势,又慈悲地养畜他们,这样就不会产生什么麻烦了。
近时,对孔子说过的“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”这句话,一些人赞同钱穆先生的解读。他在《论语新解》中说:“女子、小人指家中仆妾言。妾视仆尤近,故女子在小人前。因其指仆妾,故称养。待之近,则狎而不逊。远,则怨恨必作。”
这个说法,其实与朱熹无大差别。
学者也在研究孔子。
比如台大教授傅佩荣先生,在《解读论语》中说:“古代女子没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,在经济上亦不能独立,所以心胸与视野受到很大限制。孔子说的是古代实情,今日看来已经不再适用了。”
南怀瑾先生《论语别裁》里的观点,和傅基本一致,只是讲的似乎不甚深刻。
当代很多学者,认为孔子讲的“女子”,是泛指所有妇女;“小人”,则是与“君子”相对应的道德范畴中的一类人。至于何以“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”,往往又绕回到傅佩荣先生的分析上去了。还有的,说这是孔子的偏见。
西周立国到春秋,当时的妇女已不再参政。但从目前能见到的文献看,那一阶段,男女之间的不平等,应该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登峰造极的程度。
这从《诗》或称《诗三百》中的作品即可以看出。其中有一大部分,或者是《关雎》那样君子追求“窈窕淑女”,甚至是《摽有梅》那样女子大胆表白对男子的情感;再就是《绿衣》那样陈述丈夫对亡妻的哀思;也有《终风》那样妇女对得不到真正爱情的怨叹……。
子曰:“《诗三百》,一言以蔽之,曰‘思无邪’”。(《论语.为政》)
孔子这是借用了《诗.鲁颂.駉》中的词汇。那首诗里,连续讲了“思无疆”“思无期”“思无斁”和“思无邪”。“思无邪”不是说“不往歪道上想”,而是讲《诗三百》的核心是“善”。清学者方玉润说,“思无邪”“此一言也,实作诗者之真枢”。
孔子对《诗》评价如此之高,可见其是赞同《诗》中所包含的妇女观和婚姻观的。
《论语》中,亦另有几次说到妇女和婚姻,如《学而》《公冶长》等篇。最著名的,大概要算《学而》中“贤贤易色”这句话了。
“贤贤易色”,并非是说“要近贤人而远美色”,而是如清学者陈祖范所说“在妇为嫁德不嫁容,在夫为好德非好色也。”
从总体上说,孔子对于妇女应该是尊重的,男女应当以礼相待。
上海博物馆上世纪末收藏了一批楚简,从中整理出了一部记录孔子及研究《诗》的著作,学者们称之为《诗论》。里面,体现出了孔子的妇女观和婚姻观。
比如,讲“《关雎》以色喻于礼”。
孔子思想的核心是“礼”;孔子教育学说的核心也是“礼”。
所谓“《关雎》以色喻于礼”,是讲——
第一,孟子食色性也的观点,无疑来自孔子;孔子认为,男婚女嫁的“色”,是人之本性,不可抹杀。
第二,对这一人之本性,应加以引导,使之合于礼,《关雎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《诗论》里,连续讲到了《诗》七首关于爱情的诗,说,只要“以色喻于礼”,就可以有好的结果。
“以色喻于礼”,恰好与“贤贤易色”相契合。进一步说,也可以重新解读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这句话。都符合孔子所说“有教无类”的思想。
绕了一个太大的弯子,才回到本题目说的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”这句话。
怎么理解这句话呢?
首先,应该确认傅佩荣先生的解读是有其合理性的,这就是,对“女子”和“小人”的教育要更为困难一些。
其次,这也就是把“养”,解读为“蒙养”,即启蒙,其实讲的是教育。
再次,孔子这句话的含义,是说对“女子”和“小人”的教育,要有对应的方法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疗养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lyyx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828.html
上一篇:航天员的行程码是啥颜色?
下一篇:疗养医学核心期刊发表(疗养医学是什么期刊)